逐渐开始在组织和文化建设上的觉醒,软实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技术。
从小米做架构调整,到腾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以及马云退休之前,对阿里架构的调整。
这背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组织变革浪潮。
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制度和文化决定着未来谁走得更远。
1、腾讯宣布架构调整
为了迎接abc时代(ai+bigdata+cloud)的挑战,腾讯开始主动求变。
9月30日,腾讯宣布公司架构调整,在原有七大事业群(bg)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整合。
腾讯组织架构图 图片来自网络
七大事业群变六大,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整合社交与效果广告部(spa)与原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广告线,成立新的广告营销服务线(ams),原有的微信事业群(wx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企业发展事业群(cdg)继续保留。
这是腾讯经历的第三次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并且这种变革几乎是每七年一次,有分析戏称这是腾讯的“七年之痒”。
2005年,腾讯为了应对多个业务采取了横向事业部制,
2012年,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将事业部制又升级为事业群制。
腾讯企业链图 图片数据来自启信宝
没人愿意折腾,只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也必须与时俱进,毕竟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太快了。不改变就有可能被淘汰。
从今年开始,腾讯业务增加乏力,在股市上的表现就是股价一路下跌。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对腾讯未来的不看好。
腾讯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游戏,只是游戏市场已经达到顶峰,而且竞争者越来越多,加上政府的打压,这一块业务很难在增长了。
而在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这些代表未来的技术上,腾讯显然已经落后了。
腾讯称,在互联网上半场,腾讯的使命是做好连接;而在下半场,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
此次主动革新是腾讯迈向下一个20年的新起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小米史上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
9 月 13 日,雷军发出内部邮件宣布了小米集团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新设集团组织部和集团参谋部。
这是小米上市之后的首次重大调整,也是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组织架构变革。
这次调整,小米将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四个业务部重组成10个新的业务部,新晋的10名部门总经理平均年龄为38.5岁,大多数为80后。
小米企业链图 图片数据来自启信宝
10个业务部门的总经理均直接向雷军汇报,管理结构明显呈扁平化、年轻化趋势。
可以说,没有什么比组织架构更代表一个公司的战略意图了,将一线阵地交给80后,是组织的发展必然,是品牌的活力要求。
小米发布架构调整,隐喻的不仅是雷军的决心,也是小米年轻态的基因使然。
3、马云退休的架构安排
今年的教师节,马云还很开心宣布自己明天退休,以后就是马云老师了。
早在2013年,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的时候,就对当时的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做了调整。
现在马云准备退休了,对于公司的整体架构,也是需要做好相应的规划。
要知道,阿里巴巴在中国注册有大约500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在中国以外则注册有大约420个子公司和分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vie架构被注册在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的5个vie公司控制,马云和谢世煌控制了5个公司中的4个。
阿里新架构 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vie架构的约束力脆弱,为了规避“关键人风险”、增强公司架构稳定性,也需要调整。
马云的规划师每个vie实体的股权将被一家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控制,而这个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将由两个合伙企业控制,每个合伙企业各持有50%股权,合伙企业将选定阿里巴巴合伙企业若干成员及中国公民身份的管理层作为lp。
4、管理是个大问题
有一次,马云和李彦宏出席活动时同坐在一辆车上。马云跟李彦宏讲,如果百度把技术再往前推进5公里,百度公司比我好,如果腾讯一下子再加200个产品,马化腾比我好;但是每家公司加两万人,没有我们好。
在互联网公司有一个“2万人效应”,无论是阿里、百度还是腾讯,在员工数超过2万人的时候,管理复杂度和社会压力倍增。
现在,腾讯和百度员工均已突破4万,阿里员工接近9万,京东逼近11万,今日头条、美团、滴滴也在急速扩张。
带兵打仗,队伍最重要。队伍大了,就需要文化和制度的约束。
腾讯、小米、阿里的组织架构是否可行,也许几年之内就能看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