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摘要] 面对下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近些年来,腾讯与阿里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切入,不断扩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布局。
最近的医疗信息化领域颇不平静。就在5月末,腾讯以12.66亿元向东华软件(002065.sz)进行了注资。阿里方面也不甘落后,迅速在6月初与国内另一医疗信息化龙头卫宁健康(300253.sz)敲定了涉及股权层面的战略合作。
直至6月15日晚间,阿里与卫宁健康的合作方案终于揭开了面纱。根据卫宁健康发布的公告,上海云鑫拟通过股份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卫宁健康5.05%的股权,交易对价约10.58亿元。而上海云鑫正是蚂蚁金服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对外投资的重要平台。
与此同时,上海云鑫还将出资1.93亿元对卫宁健康旗下子公司卫宁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卫宁互联网”)进行单方面增资。前后加起来,蚂蚁金服此次借道上海云鑫对卫宁健康的投资金额合计12.51亿元,并且不排除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卫宁健康股份的计划。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除了直接入股卫宁健康,蚂蚁金服在此前不久还与创业软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而腾讯方面,则先后与易联众(港股06899)、东华软件结盟。不难发现,两大互联网巨头围绕医疗信息化资源已经拉开暗战。
阿里战略入股卫宁健康
此次蚂蚁金服与卫宁健康的战略合作,包含了资本和业务两个层面。
从资本层面来看,蚂蚁金服系通过股份协议转让的形式战略入股卫宁健康。股权交易方案显示,此次股份转让价格为12.95元/股,转让方为卫宁健康的前三大股东周炜、王英和刘宁,分别拟向上海云金转让2870.5万股、3035.17万股、2264.02万股,分别占总股本的1.77%、1.88%和1.4%。
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完成后,卫宁健康的控股股东仍为周炜、王英夫妇,加上一致行动人周成,三人合计控制公司20.15%的股份。蚂蚁金服则通过上海云鑫获得卫宁健康的5.05%股权。
在业界看来,此次蚂蚁金服入股卫宁健康,或是看中了对方在b端医疗机构方面的资源和医疗大数据的积累。
资料显示,卫宁健康(前身卫宁软件)早年以lis等医疗信息软件起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这家位于上海的公司已经成为国内专注于医疗健康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卫宁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客户已超过5000家,其中三级医院有300余家。
事实上,除了股权层面合作,蚂蚁金服、上海云鑫和卫宁健康三方同时签订了一份框架合作协议,主要约定了两方面的合作内容:
其一,结合蚂蚁金服、上海云鑫及其各自关联方在区块链、金融云、信用认证、智能客户等各自能力,与卫宁健康和卫宁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相关业务能力互补,实现“互联网+医疗健康”运营业务的结合。
其二,基于各自平台和业务优势,试点医疗支付和支付宝的应用融合,开展在医院场景内进行医疗费用支付等合作。
在卫宁健康这一端,覆盖面广泛的b端医院资源是其核心优势。不过最近几年,卫宁健康也一直试图切入“互联网+医疗”,从b端走到c端。自2015年起,卫宁健康在原有医疗信息化业务基础上,提出了“4+1”战略(即“云医”、“云药”、“云康”、“云险”+创新服务平台),试图通过这些新业务摸索新的盈利点。
此次与蚂蚁金服达成合作,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在创新服务平台上,通过公司b端医院获取医生资源,再通过‘云医’、‘云药’、‘云险’、‘云康’等服务于c端,蚂蚁金服可以从技术上帮我们做得更好更完善。另外,蚂蚁金服方面也有丰富的c端资源。”卫宁健康董事长周炜在专门针对此次合作而举行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一个从b端走向c端,一个从c端影响b端,双方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蚂蚁金服还以1.93亿元增资了卫宁健康的全资子公司卫宁互联网。本次交易完成后,蚂蚁金服将通过上海云鑫持有卫宁互联网的30%股权。
根据公告,成立于2016年的卫宁互联网正是卫宁健康“4+1”战略中“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的平台和孵化器。截至2017年底,卫宁互联网旗下c端服务入口“纳里健康”对接的医疗机构已超过1500家,连接20多万名医生和350多万名患者。
2017年8月,卫宁互联网还发布了另一核心产品“卫宁付”,主要展开“互联网+支付”业务。据披露,截至2017年底,“卫宁付”已在上海、江苏、贵州、安徽等地的600多家医疗机构投入支付设备9000多台,交易金额达29亿元。
“通过本次合作,公司将借助支付宝流量入口,实现公司创新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在全国范围的对接和推广。”卫宁健康方面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阿里系与卫宁健康的首次合作。早在2015年,阿里健康(港股00241)便与卫宁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同意通过共享医疗服务、健康服务、药品充通与监管、医保、风控等方面的资源,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新业务及生态圈。
“之前跟阿里健康达成的合作是药品相关的业务,我们将医院数据、处方与阿里健康合作,实现药品销售和配送。就今天而言,这项合作没有变化,与此次与蚂蚁合作并不冲突。”周炜表示。
两大巨头角力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另一极,腾讯的动作略快一步。就在5月28日,腾讯方面宣布对东华软件的控股母公司东华诚信注资12.66亿元,进而获得上市公司东华软件的5%股权。
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未来腾讯云与东华软件将围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新需求,聚焦政府、医疗、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核心应用场景,重点在医疗云及医疗互联网应用、智慧城市、能源云、金融大数据四个方向开展深度合作。
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在次日的投资者说明会上阐述了“结盟”腾讯的主要考虑:互联网和软件行业发展迅速,腾讯急需b端能力,其本身拥有的巨大c端流量也需要更多变现渠道,而东华软件在b端技术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积累,拥有医院、企业、电网等众多客户,二者联手将有助于打通b端和c端的双向畅通。
按照这一说法,阿里系入股卫宁健康的目标与之不谋而合。事实上,东华软件与卫宁健康均位于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第一梯队。单从b端资源来看,卫宁健康的医疗机构覆盖面更广,主要客户为二甲及二乙医院。而东华软件则拥有庞大的三甲医院客户群,在高端医疗资源方面更占优势。
“从入股的时间和方式来看,蚂蚁金服本次入股卫宁健康的举动多少有点应对腾讯入股东华软件的防御制衡策略的意味。”北京某医疗it企业的市场总监张强(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事实上,腾讯与阿里之间围绕医疗信息化服务商资源的争夺自去年就已波涛暗涌。
2017年5月,阿里健康旗下的弘云久康以3.3亿元对医疗信息软件商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北京嘉美在线进行投资,率先在医疗信息化领域落下一子。
2017年7月,腾讯与易联众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约定合作推广微信医保移动在线支付业务,推进“互联网+生态医院”业务的深度合作。
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亦在今年3月与易联众达成了战略合作,以共同建设领先的大数据生态体系为核心,围绕“互联网+人社”、“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支付”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6月13日晚间,创业软件公布与蚂蚁金服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消息称,双方拟共同打造“未来医疗”新模式的生态体系和就医体验,共同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探索创新。
“在之前,腾讯和阿里双方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动作显得亦步亦趋,更多是采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样的方式进行试探性合作。” 张强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此次分别入股东华软件和卫宁健康,从协议合作升级到更为紧密的股权投资层面,形成利益上的协同,暗含着两大互联网巨头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更深的谋虑。”
意在医疗大数据?
面对下一个十万亿级别的市场,近些年来,腾讯与阿里各自从不同的侧重点切入,不断扩大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布局。
从阿里的策略来看,早期从医药电商为切入点,搭建了旗下重要的医药电商旗舰平台阿里健康。而后,蚂蚁金服依托自身的支付基因和在支付安全、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能力,逐步建成了以支付宝为入口和平台的医疗服务体系。
与阿里相比,腾讯的布局更偏向于“医”的这一端,早期依托流量的优势,围绕内容、社交等属性,先后投资了丁香园、医联为代表的医生社交平台,以微医、好大夫在线等为代表的偏医疗的用户端平台,以及以卓健科技为代表的健康管理平台。
2014年,阿里推出“未来医院”。同一年,微信也上线了“智慧医院”。然而,无论是医药电商还是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停留在c端的线上布局始终难以触及医疗的核心。
“即便是对于腾讯和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虽然手握着流量和技术,但在没有‘医疗’基因的情况下,想要连接到最核心的医疗大数据依然很难。”张强认为,医疗大数据是截存在“医院孤岛”内的稀缺资源。
此前,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部总经理王博曾向媒体坦陈,虽然支付宝和医疗、健康类别的服务提供方有沟通和联系,但在纵深领域,比如医疗大数据、肿瘤数据分析和应用等方面,支付宝的市场对接能力依然不够。
到最近两年,二者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重点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医疗ai和云计算等领域,同时不断与医疗信息化厂商联手合作。
2017年3月,阿里云发布医生智能助手“et医疗大脑”,正式宣布进入医疗ai领域;7月,阿里健康对外发布集临床医学科研诊断、医疗辅助检测、医师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医疗ai平台“doctor you”。腾讯方面亦于去年推出了自己的医疗ai产品“腾讯觅影”。
而就在上周的6月21日,腾讯又正式发布了首个ai辅助诊疗开放平台。据悉,在当天的发布现场,腾讯分别与智业软件、山东顺能、广州海鹚、金蝶医疗、健康160等医疗信息化厂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以ai算法为切入口,借道医疗信息化服务厂商,互联网巨头们似乎找到了打入医院内部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