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尚不规范,金融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现金支付是当时主要的支付方式。私企老板们揣着上万元的现金做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支付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网银电汇等传统支付形式。支付宝、微信、苹果支付、nfc支付等都在促进金融支付领域的改革。
时至今日,仍有企业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时,有意或者无意要求客户将货款存到个人账户。这么做的目的有很多,但是存在的纳税风险更多,财税小队今天就来说说个人账户是怎么被税务机关盯上的,您中招了吗?
税务稽查线索(一):虚开发票后,不通过电汇支付或者支票不写收款单位名称,将支票存入个人账户。
企业为了加大成本,达到少交税金的目的,会虚开发票记账。如果通过电汇方式汇款给开票方,又担心款项的安全,不支付的话长期挂账也要交税。于是想到通过开具转账支票,但存入个人账户。
税务机关可以通过检查企业的银行对账单,收款人与记账单位不一致,且没有合理理由,补税罚款。
税务稽查线索(二):销售货物后,购货方不需要发票,但将货款通过对公账户支付给销货方个人账户。
企业销售商品后,由于购货方为个人或者个体工商户,或者出于不要发票优惠的角度,不需要销货方开具发票。但是货款通过购货方的对公账户汇到销货方指定的个人账户,以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销货方在接受税务检查时,说出款项的实际用途是采购商品,购货方税务部门会发函到销货方税务部门要求协查款项的账务处理,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的行为,查证后,补税罚款。
税务稽查线索(三):企业财务报表中“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大,且余额只有增加,很少有减少,企业亏损。
在税务稽查中,有这么一种理论,“其他应付款—法人名称”这个科目如果余额过大,都会是稽查的重点。
如果企业的成本是真实的,但是存在账外销售收入。那怎么把账外收入转到账内,只有通过法人借款方式,很少有人通过增资方式将账外资金循环到账内。
如果企业的收入是真实的,成本是虚假的,那要想支付虚开发票部分的款项,只有通过法人借款方式,将虚开部分款项支付出去。
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起始就是资金循环,凡是涉及到钱的地方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线索。而您的财务报表就是你经营情况的晴雨表,表中的数据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建立个人信息库,从源头上控制收入申报,那么个人账户以后你还会用它来收付货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