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的朋友圈,一篇名为《玩转农村电商,京东阿里苏宁都做了什么?》的文章被多人转发。文章分析了三家电商公司进军农村市场的各种打法,洋洋洒洒一大篇,但也没有说得很明白。实际上这些公司在农村的动作,基本大同小异如出一辙。简单说起来,无非以下三点而已。
县城里建一个运营中心
目前农村电商都以县域为基本单位,一个县就是一个整体单元。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苏宁,都会在县城里建立一个类似办事处的点,阿里和京东称之为“县级服务中心”,苏宁叫“县级运营中心”,无论叫什么,功能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都是配备10人左右的团队,负责整个县域的建设、运营、培训还有物流接收等工作,中心负责人实际上承担着区域经理的职责,不但要统管县域内的建设运营,还要负责本地团队的招聘组建、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维护,此外还有本地商家的合作谈判等。
村子里设一个服务站
农村电商的一个重点是渠道下沉,所以光有县中心很明显是不够的,还要继续往下,一直到最基本的村。而村里面做电商难,无非是难在有4大瓶颈:一是电脑、宽带等硬件不见得家家户户都有,二是村民会上网、懂网购、有网银的人很少,三是物流送不到村里,四是退换货操作麻烦,。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村里设一个服务站,培训一名懂电脑、会操作、有网银的站长。没有宽带免费装,没有电脑免费配。而且考虑到农村老人多,一般还会在服务站里配置一台电脑和一部大屏幕的液晶电视。电视连到电脑上,站长在电脑上操作,村民在电视上选购。站长帮村民挑选、砍价、下单、支付,还有负责物流收发和退换货。
各家公司对服务站的叫法也不一样,阿里直接就叫服务站,京东的叫法是“乡村推广员”,苏宁叫易购服务站,但其功能上没有太多不同。
建一个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一直被认为是农村电商的最大门槛,所谓“最后一公里”问题屡屡被提及。在实地操作过程中,如何把快件送到村里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通用的城乡物流配送流程里,县中心扮演着物流中转站的角色。村民购买的商品,先通过现有的各大物流渠道,送到县中心来,中心员工再按村子分拣、装包,然后通过各种手段配送到村服务站。站长再把这些快件送到每个村民手中。
城乡物流做起来其实不难,无非就是有车、有人送就是了。难的是如何平衡收支,消化成本。之前一直没有做起来,就是因为下乡配送成本太高,一般快递企业无力消化。现在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铺开,下乡快件越来越多,这一问题逐渐不再是问题。
上述三点算是,做好这三点,整个农村电商的架子就搭起来了。后面才谈得上运营。
我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我又为什么敢如此笃定?很简单,因为这套模式就是我们赶街首创的,其它公司基本上都是学习我们而已。不但基本架构不变,甚至连一些特定称呼都照搬,如“运营中心”、“农村电商服务站”。而“县中心+村服务站”,这就是农村电商领域里人所皆知的“赶街模式”。目前从整个市场上来看,我还没发现有哪家公司的玩法,超出我们赶街模式的内容范围。
所以回到主题来,抢占农村市场,京东阿里苏宁到底做了什么?其实它们做了同一件事,无论是京东的星火计划,还是阿里的千乡万村,归根结底,都是在学习赶街。
这一点也不令人骄傲,反倒是挺让人悲哀的:农村电商这个产业,才刚刚起步,就已陷入同质化的泥潭。
注:本文首发idonews专栏,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