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用这件事,在中国现如今的发展进程中,似乎不是特别受关注。在一般消费者心中,信用只有在申请信用卡极其后期提高信用额度时才会用的到,这或许是很多人观念中信用最常见的使用场景。
蚂蚁金服廖宇奇在miic2015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信用卡在商业银行轰炸式的推广后,大家每个人手里都或多或少有1-2张信用卡,那么中国的信用已经发展到完备的状态了吗?但答案却是,中国人均信用卡只有0.34张,平均每3个人才有一张信用卡。在美国,平均每个人有4.2张信用卡。平均每张信用卡有多少未偿还余额?中国1000美元左右,美国8000美元。从信用卡数据可以看出征信、信用,在中国和发达国家存在非常大的距离。
在今年6月6日信用日,芝麻信用与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据芝麻信用工作人员介绍,上午时段共有30多名顾客进出买了东西,他们要么刷了二维码,要么直接支付了现金,除了个别不太熟悉流程的顾客之外,一切井然有序。下午“无人超市”风云突变,“不付钱”或者“没付够钱”的事情就此出现。在“无人超市”现场,有三位女性现场拿走了价值昂贵的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并只支付了十元钱。
政府部门间信息的条块分割、独享、信息化建设落后等导致需要“全国联网”才能凸显价值的机制或体系,止步不前。1993年民营征信机构华夏信用成立,2006年才真正意义上有了个人征信数据库,2013年中国第一部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颁布,2015年1月份,央行发布了第一批八张牌照,现在牌照还没有完全发下来。在中国征信业的历史上,首先是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以及企业征信系统为主的市场,使用强制的方式,起步比较晚,市场化程度非常低。
与征信业发展较早其比较完备的美国相比,“晚起”的中国却存在着更大的市场。在美国征信业严格限定了范围,只能在金融等极少数领域才能用,而在中国,“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政府监管就会蓬勃发展,如果有监管,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中国征信业就处在这个阶段,”除了《征信业管理条例》之外,没有其他繁杂的法律限制,中国征信业可以覆盖除了金融之外的各个方面,包括信贷、保险、交易、出行、招聘、交友、婚恋等于各种各种场景。
信用数据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征信业发展规范成熟,可以预想到它的便捷及有序甚至会改变国人的精神面貌。
征信在当下消费环境下的尝试与应用
信用的数据从何而来?是否值得信赖?机构赋予的信用值能否做到公正不倚?芝麻信用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为个人提供信用管理服务,目前走在中国征信业比较前沿的企业,也已经将很多想法付诸实践。在今年6月6日(信用日),其联合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建国门附近进行了一次“无人超市”实验。据芝麻信用工作人员介绍,上午时段一切井然有序。下午却风云突变,在“无人超市”现场,有三位女性现场拿走了价值昂贵的货物,而没有付钱;还有人往返好几次,拿走数袋价值不菲的烟酒,并只支付了十元钱。其数据源自哪里?顺藤摸瓜可以捋清以下隶属关系,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公司,蚂蚁金服又跟阿里巴巴是兄弟公司。可以说阿里在征信领域又一次的走在了前列。那么,芝麻信用的数据是不是就是阿里巴巴的数据?是不是用户在淘宝上买的东西越多,芝麻信用上的分越高?如何评估信用状态的?蚂蚁金服廖宇奇解释称,芝麻信用的数据不仅来源于阿里集团,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阿里集团下面的数据,淘宝、天猫、阿里巴巴;
第二,蚂蚁金服积累的各种交易数据,比如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
第三,政府的数据,最高法院“老赖名单”实时打通,包括公安系统数据,还有合作伙伴的反馈数据,比如北京银行的,比如用车、租车行业的,比如酒店行业的,还有用户自主提交的数据,比如车辆信息、房产数据、信用卡数据。
芝麻信用分是蚂蚁金服推出的第一款信用产品,针对个人信用评分,分值在350-950之间,分越高,代表信用风险越低,从身份特质、履约能力、信用历史、人脉关系、行为偏好五个纬度评估整体的信用状态。目前已经覆盖3亿多实名用户群,基本已经是中国一半的网民,而且覆盖上百组场景数据,比如购物的、支出的、投资、公益的等。
基于信用场景,芝麻信用分已经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解决商户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租车、酒店、旅行、签证、招聘等行业都需要用,央行有征信报告,总的覆盖人群并不多,很多是很老的数据了,两者是互补关系。
对于信用的应用,廖宇奇举了一个例子,阐述信用在与消费者消费息息相关的场景中的可行性。
比如,信用+出行模式,传统租车模式要预订、交几千块钱押金,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会不停查我的各种各样信息,芝麻信用可以简化程序,比如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的客户,租车可以免担保、免押金,可以很快把车开走,还车也方便。
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花呗等产品会帮助客户代扣,用户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更顺畅的用户体验,还可以跟酒店合作,快速的办理手续,600分以上用户在下单时候可以进行免租金、免押金的服务体验。
阿里巴巴眼里的未来征信特征
廖宇奇预测,这些依靠信用的消费方式会促使中国征信业未来会出现以下三个现象:
第一,大征信,成熟的市场征信机构应该具备对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进行信用调查的能力,目前中国这样一种数据的孤岛、割裂的市场片断,将通过资本力量整合,比如滴滴、快的。
第二,场景化,传统的征信主要是在金融机构风控里应用,但中国由于现在政策、法规更加开明,以及国家对这块的推动,征信将通过o2o能力渗透到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并且形成一个信用共创的价值体系。
第三,产业分工数据共享。信用这个事情是不是几家公司做完,机会就没有了?不是的,行业的终局应该是形成从数据的收集存储、粗加工,到专业挖掘分析、再到垂直商业应用的产业链分工生态,每个环节都会诞生巨头,会出现公共、免费的数据开放,让社会共同监管这样一个诚信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会出现非常多的数据标准、数据交易和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