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当空,七月下旬的华东地区,空气中弥漫着火焰的味道。人大商学院mba研修班的同学们,怀揣着同样火热的心情,从五湖四海向上海聚集。在领略了上海滩的风情以后,迎着今年第十号台风“麦德姆”,向杭州进发,前进的方向是阿里巴巴滨江分部。
台风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气温变得适宜起来。经过一路风雨的洗礼,大巴驶入阿里巴巴园区内,阿里巴巴的滨江园区由澳大利亚的hassell公司(据说是鸟巢的设计单位)设计,外形设计得像一朵朵白云,又像撒开的巨网,让人觉得很有互联网企业的新潮范儿。还没来得及在园区门口合影,天空又飘起雨来,于是讲解员带领大家进楼去,园区中央的草坪中站立着一个裸体大汉,让人十分的新奇与诧异,就在这样的情绪中,我们开始了为期一天的阿里之旅。
说实话,我对互联网企业并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仅有的记忆无外乎都是:风投、烧钱、上市、山寨货、骗股民的钱。还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国内互联网企业刚刚兴起,巨慢的网速、肆虐的病毒、随时可以泄漏的个人信息,都让我觉得这个行当相当的不靠谱。工作以后,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少,内容也仅限于翻翻新闻、查查资料。可最近一两年,看着身边的老人、儿童都进入网购人群的行列,我才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企业对社会形态的影响,从来没有网购过的我,真实的感受到自己out了。所以,在得知这次行程中包含阿里巴巴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报名参与,就是想看一看,他们到底都是怎么玩的。
所有阿里巴巴的办公楼都修成了7字形状,据说是因为马云先生的“七”字情结,在园区中,这样的场景还表现在随处可见的小水洼中,中国人总是喜欢把“七上八下”、“聚水生财”这样的想法融入进自己的生活中。传统的民间文化就这样与高科技的网络公司结合在一起。阿里巴巴公司的展厅设置在一号楼的大厅内,敷衍的听完讲解员的讲解以后,我们乘电梯来到六楼的监控数据展示中心,屏幕上不停闪烁的数据,展示着公司强大的数据、业务、现金流量。类似这样的电视墙,我在百度公司,以及一些其他的企业都见过,也没有觉得特别的新奇。于是便出门随便看看。
阿里巴巴的办公区域采用开放式的设计,集中办公区域很少有门。一些本子、笔等消耗品,则集中摆放在办公区域的门口,可以随时自取。而微波炉、咖啡机、饮水机等生活设施,则直接摆放在办公桌的旁边。最令人惊讶的是,办公区域的旁边,有大量的台球桌、乒乓球桌,甚至是小型羽毛球场等娱乐设施。跟随讲解员,我们来到园区的五号楼一层,这里是公司内部的书店和健身活动区,在这里,我们甚至还找到了一间30元每小时按摩室,这简直就与园区中央的裸体大汉一样不可思议。在后面的行程中,我们见到了超市、邮局、银行,甚至是星巴克咖啡店。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八十多亩的园区,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活社区。
讲解员向我们介绍,阿里巴巴采用弹性任务工作模式,所有员工不用考勤,完全可以选择在家工作,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即可。这引起了我的很大兴趣,阿里巴巴为什么可以快速发展?他们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把员工的生活与工作完美融合在一起?又是在用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凝聚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带着这样的问题,简单午饭后,阿里巴巴商学院的章剑林院长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章院长讲解互联网经济之前,详细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阿里巴巴的前生今世,以及马云先生的经历。1988年,马云在大学毕业后,开始了四年的大学讲师生涯;1992年,他成立了海博翻译社;1995年,马云结束了短暂的美国之行后,回国创立了杭州海博网络公司,并建立了“中国黄页”网站,在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赚取了超过500万元。1997年,应外经贸部的邀请,马云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网站,建立了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网站平台,这些成绩,直接得到了国务院的嘉奖。
大学毕业后的第十二个年头,就在事业走上轨道之后。1999年3月,带着初春的寒意,马云毅然辞去公职,从北京回到杭州,创建阿里巴巴网站。他湖畔花园的新家,则直接被征用为办公场所,一群年轻人,每个月发500元的生活费,开始了新的征途。听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反思:每个人都会通过努力奋斗而逐渐步入事业的轨道。而马云三十六岁时,毅然决然离开小有成就的事业平台,一切从头开始,一定是明白了自己的方向,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可是,在这样的选择面前,我们是否也具有同样的勇气?
创业的初期是无比艰难的,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阿里巴巴很快推出了英文网站,并得到了《福布斯》、《新闻周刊》等权威媒体的报道。1999年5月,瑞典工业控股公司investerab的亚洲私募资金投资业务总监蔡崇信,来到杭州寻找投资的机会,他见到了马云,在马云与之交流了“芝麻开门”以及“做全球最佳b2b企业”的梦想之后,他参观了阿里巴巴公司,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个小区的单元房内,黑压压的坐满了20多人,地上则是通铺与床单,一群兴奋的年轻人在此没日没夜的工作着、欢笑着。几次接触下来,蔡崇信爱上了这群年轻人,他认为,马云有能力把一群人凝聚起来,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35岁的他向马云毛遂自荐,辞去了300万港元的年薪,带上自己的太太一起来到杭州,加入这个创业团队,从月薪500元做起。毫无疑问,蔡崇信的加入使阿里巴巴从创立始便符合国际化的规则,尤其是在2000年与软银孙正义谈判时,马云的个人魅力、蔡崇信在关键时候的坚持,让孙正义坚信两人就是“完美搭档”,并答应拿出2000万美元的投资。
听章院长讲到这里的时候,许多同学都被蔡崇信的决心所打动,从年薪300万港元到月薪500元人民币,这种“舍弃”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我们常常以“维持生活质量”为借口,苟延残喘的时候,为何没有勇气去“放弃”,究竟我们是缺少心中的方向?还是缺少创业的热情?还是缺少“放弃”的勇气?
互联网的冬天如期而至,但是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让阿里巴巴成功存活下来。等到后来的“非典”时期,阿里巴巴早已具备了腾飞的潜质。听完了章院长的介绍以后,我们不禁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马云总会在恰当的时候,遇到恰当的人,而这些人又总是赤膊上证,不顾一切的去帮他。这究竟是迷信中的气运?还是马云的个人魅力?还是其他的原因?
回想上午半天的参观,虽然阿里巴巴园区的整体装潢十分节省(所有的水泥柱体都裸露在外,所有的吊顶都十分简单),但是它却从关注员工的生活下手,直接把工作区域变成生活社区,我们天天都说“人文关怀”,何时像这样做到了实处?所有公司的工作都十分繁忙,在许多国企还强调“风纪扣”的时候,阿里巴巴取消了考勤制度,到底是谁领悟了“绩效考核”的真谛?当然,“聚水生财”、“七上八下”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信念,把公司的未来融入到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企业文化中,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最直指人心的方法!
我无法详细了解阿里巴巴的具体业务,但通过一天的经历,深刻感受到了阿里员工对工作的挚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许多内心深处的东西被反复触动。就在参观阿里巴巴公司后不久,我再次前往了西域,第一次抵达了珠峰大本营,并爬上了冰川。站稳脚跟,仰望星空。8848米的峰顶让人心生敬畏,洁白而巨大的冰盖令人向往,这就是前进的方向!我必定毫不畏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