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跳楼价99元的天猫精灵,5天卖出30万台,阿里为什么那么拼?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中国互联网巨头做ai的疯狂了。
你能想象有一个促销打两折吗?你能想象有一个智能音箱售价99元吗?海底捞吃顿火锅、优衣库买件内衣,都比这个贵。
这事还真的发生了。几天前双11刚刚开始前,我发现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下原价499元的天猫精灵x1,居然变成了“领券后99元”。具体规则可以看看下面淘宝的介绍,反正在我之前文章的安利下,我氪某淘宝超级会员已经剁手了。
99元这个价格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从单个音箱来说不可能收回成本。
目前市场上还有很多智能音箱,包括国外的苹果homepod(349美元)、触屏版的亚马逊echoshow(230美元)、googlehome(129美元),国内的rokid(1399元)、喜马拉雅的小雅(999元)、京东跟科大讯飞合作推出的京东第二代叮咚智能音箱(799元,第一代售价699元)。
等到阿里的天猫精灵以499元发售已经是一个超低价,后来小米推出了售价299元的小爱同学,普遍已经认为是行业极限了,而且即便以原价出售,这两款音箱也不赚钱。因此,可以想象,每卖出一个99元的天猫精灵,阿里起码亏了400元。
googlehome和亚马逊echo
小爱同学、小雅、rokid、叮咚
那么阿里为什么要做亏本买卖呢?
首先是测试/教育市场+提前占领市场。
很多人都能想到的,提前占领市场,这就像是滴滴红包和美团饿了么的补贴一样,以低价刺激用户使用,等到用户习惯形成了之后,补贴就逐渐取消。说得细点,这个方法行得通是有前提的,就是提供补贴的这项服务必须是一项“真实的需求”,而不是纯粹因为红包吹起来的泡沫。
在国外,亚马逊echo2016年的订单量达到300万台,有消息称亚马逊已经将智能音箱的2017年订单量增加到1000万台。然而在中国,有不少人认为智能音箱没有需求。是不是伪需求这个事情不好说,就像触屏手机刚出现的时候也被吐槽是伪需求,但随着用户体验的改善,现在成了标配。36氪的看法是,语音交互肯定是未来,但会在哪个场景爆发很难说,目前个人手机、家庭(智能音箱)、车载是比较有可能的场景。阿里ai实验室负责人浅雪,也认为:“我不确定智能音箱是不是一个刚需市场,但我可以很坚定地说,语音交互一定是我们的一个刚需。”
因此,既然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刚需,直接降低用户门槛,让用户把产品带回家,观察后续的使用情况,是最好的测试方法。不成就能早早止损;成了就叫用户教育,激活了市场。毕竟语音交互对于用户来说仍然是个新鲜事物,用户教育是先行者往往需要做的事情,这也利于形成先发优势,占领市场。
其次是了解用户使用行为+优化产品。
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产品理念之下,对于一个刚刚推出的互联网产品而言,用户反馈和真实使用情况是它最需要的东西,人工智能产品更是如此。
智能音箱作为一款人工智能产品,用户真实的使用行为和反馈,是训练算法模型和优化产品最好也是最重要的养分。本来为了训练模型,阿里就要对外向各种数据提供商购买数据,对比起真实的用户使用行为,无疑后者才是更“值钱”的东西。这样看起来,花个几亿买几十万个真实用户体验,也不是很亏。
顺便说一句,其实亚马逊也做过类似的事,今年6月,亚马逊将echodot的价格从99美元下降到49美元,刺激音箱的出货量,预计2017年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台。
根据淘宝页面,截止16:22,预定件数已经接近30万。36氪从阿里方面了解到,整个销量增长情况,基本上是在第一天(20日)突破10万,后来平稳增长。如果能维持在每天5万的增长数量,到双11结束就能过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