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一南一北先后举行的两场云计算大会吸引了业界的关注:先是7月25日在举行的阿里云峰会,接着是7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aws summit。尽管两场活动的当天都是烈日炎炎、热浪滚滚,但依然无法阻挡人们对云计算的求知欲望而亲临大会现场,会场爆满。如果能实践这几点,云计算面试题定能独树一帜,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并不断的前行着。
两场大会都人气爆棚,充分折射出市场对云计算的巨大需求,也让我们看到了云计算的美好未来。这些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云计算的优势逐步显现,在市场上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云将成为市场主流,人们开始讨论云何时会超越传统it?
全面上云的拐点到了!7月25日,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在2019阿里云峰会上做出了明确回答。张建锋表示,今年是云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云计算经历过去10年的发展,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实现对传统it的全面超越,今年将是从传统it向云计算全面转移的分水岭。
可以佐证张建峰观点的是idc最近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将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为市场主导者。俗话说顺势而为,今天在it行业云计算就是势,全面上云正是大势所趋。
云让it更普惠、更亲民这些年it行业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it总体拥有成本一直成明显下行趋势,尤其是硬件成本。尽管成本的不断降低让更多普通的中小企业得以采购it设备、搭建it系统,并从中受益。但在公有云服务出现之前it应用还是有不低的门槛:数据中心的建设及it设备的采购都需要不菲的投入,it设备的安装、调试和运维以及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需要一拨专业人员,这些让很多小微企业徘徊在it大门之外。
云的出现,特别是公有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在公有云的世界里,一切皆是服务,it就像水电一样随用随龋这让企业免去了前期的数据中心建设之苦,it支出也从capex(资本性支出)转变为opex(运营性支出),而且自建数据中心是一个长期投入,3-5年后硬件生命周期结束就需要重复投入,公有云的应用大幅降低了门槛。其次,自建数据中心为应对高峰流量设计有不小冗余,造成很大浪费。知名it杂志《连线》曾撰文指出,企业自建机房的服务器利用率仅为6%,这意味着自建it资源的相当一大部分都是被浪费的。
而云服务商通过规模化、专业化以及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大幅降低了it成本。比如,云服务商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将数据中心和it设备模块化,以低成本、可扩展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并由复杂的软件进行管理,从而拥有了比中小规模数据中心更高的成本优势。比如,阿里云过去5年间不断释放规模红利,核心基础产品价格累计降低了66%。
这些最终都让云用户受益。以家装设计软件服务商三维家为例,上云之前三维家采用自建idc的传统模式,新业务上线流程耗时费力。上云后,整个系统的可用性已经达到9999%,核心业务的即时反馈效率提升50%。同样,居然之家也是阿里云的用户,其从2016年开始上云,上云后节省了50%的服务器费用,其研发总人数减少了30%,系统可用性达到了9996%。
云带来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成本上,还体现在更可用与更安全上。相比于用户自己运维,云服务商服务了上万甚至数十万客户,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技术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及应对不同场景的技术需求。同时,云服务商还可以通过多个区域和可用区实现互备,从而保证高可用。
在安全的保障上,公有云厂商可以提供更安全的防护。gartner数据显示,传统数据中心出现的安全事件是云上的3倍,相比上云而言传统数据中心缺乏足够安全技术的保护。据悉,2018年,阿里云帮助云上用户修复了734万次漏洞。wannacry勒索病毒爆发前,阿里云提前一个月就做好默认防护,云上客户无一受影响。
在阿里云峰会现场,张建锋分享了一组阿里云的研究结论:上云后综合成本下降一半,稳定性有10倍以上提升,安全性更是提升50倍,透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公有云的明显优势。市场数据也可以从侧面佐证公有云广受欢迎,根据idc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19q1)跟踪》报告,q1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46亿美金,其中iaas市场同比增长741%,paas市场增速为1019%。
云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应该说,云计算对行业和产业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成本、可用性和安全等优势只是公有云的基础特性,也吸引力不少用户上云,但这些其实只是上云的初步收获。上云之后,随着云应用的深入,公有云的更丰富特性会逐步展现,用户将能真正感受到云的魅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创新的支持。
众所周知,当下数字化转型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与过去的企业信息化主要是借助ict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同,数字化转型要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来创新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云计算充当了这些新兴技术的基座,而公有云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比如,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业务能快速交付、实现快速的迭代创新至关重要。而与上线传统it系统需要经过流程审批、采购、部署不同,公有云开机可用,而且可动态灵活扩展,让创新得以快速启动。同时,随着docker+k8s的成熟,新增资源可以秒级扩容、应用秒级拉起,大大提升了业务系统的灵活性。
公有云上丰富的生态也能给予企业更多的创新支持。当下,众多云服务商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态圈,并且都已经初有成效,尤其是头部云服务商。与传统it时代的生态圈相比,在云上新能力的获取更为容易、技术更新也更为频繁,这对于当下基于热门技术,如人工智能、区块链、iot等进行创新的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云服务商也会将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通过云平台向外输出。例如在阿里云上,就可以快速享受达摩院输出的ai能力,低成本复用阿里巴巴集团的研发成果。数据显示,语音、图像、nlp、决策ai等ai服务的每日调用量高达百亿次,服务全球近15亿人。同样,阿里巴巴独有的快速创新模式中台也让众多阿里云用户受益。
张建锋曾表示,政企客户全面上云将经过基础设施上云、大数据上云、云上中台和云上智能四个阶段。如果说基础设施上云主要展现的是云的成本优秀、灵活可扩展优势,那么在后面几个阶段,创新能力将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展示。
迎接全面上云新时代
公有云诸多优势带来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公有云市场的高速成长和市场的繁荣,让用户在市场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占据中国公有云市场近半壁江山的阿里云无疑是企业上云的最主要候眩
实际上,为了迎接全面上云新时代,阿里云可谓做足了功课。张建峰在阿里云峰会上表示,经过10年发展阿里云具备了四张王牌:飞天云操作系统、飞天大数据平台、阿里巴巴双中台和智联网aiot,它们能帮助客户实现技术和商业的指数级增长。
其中,飞天(apsara)是阿里云的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可将全球数百万级服务器连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单集群达1万台规模,毫秒级速度响应10万个进程的同时运行,满足海量大数据的存储、实时计算需求;飞天大数据平台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计算平台,可扩展至10万台计算集群,曾创下四项海量数据排序世界纪录;智联网aiot融合了云、边、端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能力,具备从高性能ai芯片至云平台、ai算法、ai组件以及产业ai的立体能力;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让阿里巴巴经济体多元业务互联互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人机协同大量运用,数据智能开创新全新的商业形态。
同样,2017年阿里云推出的融合物理机和虚拟机特性的跨界云服务器弹性裸金属服务器神龙x-dragon以及2018年正式商用的云原生数据库polardb等等都让阿里云在打造云计算底座上有了更多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上云不止是要让云上的应用跑得更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帮助用户顺利完成向云的迁移。而在这方面阿里云也准备了非常齐全的迁移工具,比如用于服务器迁移的服务器迁移中心、用于数据迁移的闪电立方以及数据库迁移的dts等,它们能帮助企业快速上云,一站式解决企业上云过程碰到的各类问题。
在中国云计算市场,阿里云是市场的开拓者和引领者,过去的10年阿里云引领了中国云市场的发展。面对公有云发展的这个拐点,面对中国企业全面上云的新需求,阿里云正致力于继续引领云计算市场的发展,支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为中国数字经济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