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个月以来,迎合ai产业发展的需要,阿里、云知声、出门问问、rokid和百度等公司相继发布了自己的ai芯片。其中,阿里更是频频出手并购或投资芯片企业,而旷视等出身姚班的团队也是一直活跃在ai芯片领域。与此同时,“中兴被禁”事件也再次敲响了芯片产业的“警钟”。
市场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ai芯片市场规模已经有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49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0%。
市场热捧、前景可期,ai芯片产业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然而,在热火朝天的背后,也伴随着许多争议和问题。
到底什么是ai芯片?ai芯片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自华为去年9月发布“麒麟970”之后,ai芯片这一说法正式进入主流视线。随后,围绕ai芯片的各种大公司发布会、峰会论坛不断涌现。比如地平线12月发布“征程”“旭日”两款ai芯片;云知声今年5月发布“雨燕”ai芯片等。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就在此前举办的“ieee人工智能与控制论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明确表示,称“我不认为现在有所谓的人工智能芯片”。
所以究竟有没有ai芯片一说?与传统芯片相比,ai芯片是锦上添花,还是真正的变革?
ai芯片的未来在云端还是终端?如今,ai芯片已经明显的分类为两大派别,一类是面向终端智能硬件,比如上文提到的“征程”和“旭日”;一类是面向大型服务器,比如百度刚发布的“昆仑”芯片,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终端、云端之分。
在终端,ai芯片让数据处理等操作实现“本地化”,脱离了“联网”的桎梏;在云端,ai芯片能够满足当前算法训练的要求,这也是当前ai芯片的主战场。
就成熟度而言,当前云端ai芯片的市场更为完善,也更为灵活。不过,为了推进ai技术的真正落地,“终端ai芯片”也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未来。
两相比较,云端ai芯片和终端ai芯片各有各的优劣。最终反映到市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未来?
于上游厂商而言,ai芯片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出货量?量产与出货量,作为ai芯片的两大难题,一直横躺在ai芯片快速发展的道路之上。目前,诸如出门问问、寒武纪、地平线等已经宣布自己的ai芯片已经量产或是即将量产。然而其小规模量产的ai芯片主要还是用在自家产品身上,并没有批量出货。
更有传闻称,ai芯片最大的客户——传统安防巨头,比如海康和大华,有可能自己研发芯片。这更是给ai芯片初创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投入巨大,历经万难,终于可以量产,然而却只能自己用,究竟是受行业限制,还是条件不成熟?ai芯片上游厂商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有出货量?
……
ai芯片还只是一个新兴产业,而以上所提争议和问题也仅仅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还尚待发掘和解决。
因此,为了让这个冰山露出更多,镁客网将在8月9日于北京主办m-tech“ai芯片商业化之路”主题论坛。
一个产业的背后是整个产业链的支撑,其中的每一环节都有着自己的属性和责任。整个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具备整体联动性,若要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仅仅盯着某一环是不够的。
在此次论坛,围绕ai芯片研发、流片量产、平台设计、解决方案定制、产品应用、商业化落地场景以及资本投入等多个环节,我们邀请到了包括旷视、云知声、云天励飞、阅面等典型ai芯片企业代表,以及学术专家、应用厂商、投资机构等多方人士,聚焦于当下的ai芯片产业,层层剖析,全方位进行探讨和解读。
详细嘉宾阵容和具体议题我们将持续放出,请关注镁客网近期活动预告。这一次,集聚一堂的我们将只讲产业干货、直击行业热闹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