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
原题: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研究院正式亮相
孙军工:探索构建电商全球化新规则
阿里知产研究院将聚焦研究电子商务全球化过程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致力于推动形成一个符合跨境电商发展规律、有利于最大化保护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环境
法治周末记者 李含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企业,阿里巴巴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在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阿里巴巴新添研究机构,重申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4月20日,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研究院(以下简称阿里知产研究院)正式成立。
在“2018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刚刚宣布成立的阿里知产研究院便推出重磅文章《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回顾与展望》;4月25日,阿里知产研究院联合北大法宝,发布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罪与罚》报告;此外,阿里知产研究院还邀请知产领域专家学者,就近期两起淘宝网诉售假卖家案进行观察和评论。
阿里知产研究院一经亮相,便在知识产权领域接连出招、打出“组合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阿里巴巴集团为何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知产研究院?该研究院主要从事哪些研究工作?未来有哪些规划?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接受了法治周末记者采访,讲述了知识产权研究院成立背后的故事。
搭建研究平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阿里巴巴为何要成立知产研究院?
孙军工:阿里知产研究院的成立,主要有三个维度的考量。
第一个维度是,阿里巴巴在平台治理过程中遇到一些知识产权保护难题,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应对。
第二个维度,从阿里巴巴快速发展的全生态业务模式来看,商业创新需要有这样一个知产研究机构来提供支撑。
第三个维度,则是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院的设立,实际上是希望推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为跨境电子商务模式扫清障碍,消除国别、地域等在知识产权规则上的壁垒,消除各种基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货币的隔阂。
记者: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
孙军工: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呼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自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于2015年12月成立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大量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让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基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和一些形成习惯、经验的做法,已经不适应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这个问题,借用十九大报告里的说法,便是平台、权利人、商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与我们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及举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例如,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基于属地保护的理论,同一个商标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保护是不一样的;但在电子商务领域,特别是跨境电商之中,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和ewtp(全球电子商务平台)的推进,这种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就会面临挑战,此时就需要研究是否该摒弃旧的规则而形成新的规则。
其次,作为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机构和个人通过恶意注册商标来干扰其他商家合法经营的现象非常普遍;此外,我们还会遇到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情况,无限制地使用、反复投诉其他商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
上述这些情况,背后所反映的根源问题在于,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特点和规律,缺乏与时俱进的跟进和发展。我们成立知产研究院,就是想通过搭建研究平台,把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监管部门、法学家、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人士聚集起来,基于电商平台目前在现实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共同看问题、共同找答案。
记者:阿里巴巴去年的gmv(全年商品交易额)达到3.7万亿规模,正在从电商平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体、一个生态系统。这样的进化,是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在改变?
孙军工:阿里巴巴18年来最成功的商业实践,便是对于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从最初的b2b,一直到现在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以及对于互联网金融、阿里云、大文娱、物流等方面的投入,形成全生态商业链路,进而造就了阿里这样一个基于科技与生态双向驱动的经济体,在去年达到3.7万亿规模的gmv业绩。
在这样的经济体下,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突飞猛进的科技研究成果,都需要有一个能与之匹配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路和实践探索。
这也就决定了我们要加大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而不是被动地将问题抛出来,去寻求理论界的支持、去寻求监管部门相应的调整,我们是希望能够把自己在商业实践中遇到的最前端问题给提出来,让人们意识到知识产权和创新发展是有着必然联系的,把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商业发展、商业文明的探索以及每个人的消费行为结合起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商业端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重视,去撬动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阿里巴巴为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份责任与担当。
致力构建跨境电商知产保护新规则
记者:阿里知产研究院目前运转情况如何?
孙军工:阿里知产研究院已初步建立研究团队,立足于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来搭建一个跨学科、跨领域、多元研究主体参与的研究型平台;研究院目前已经开展和未来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需要借助外部研究资源并依靠内部知识产权业务,两者建立紧密联系,推动产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新成果。
比如,前不久发表的《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回顾与展望》一文,从立项、着手起草开始,阿里知产研究院就先后征求了三十余位专家学者的看法。这些专家学者既有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也有经济法、刑法、民法、行政法、法理学、经济学、国际法等领域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听取了阿里巴巴知识产权运营团队、法务、平台治理等相关业务部门同事的意见。
这篇文章面世后,得到了积极的反响,很多知识产权学术机构和国际组织、行业主管部门都对文章观点和内容予以关注和赞许。这也表明,多元、多领域、跨学科的平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更能反映互联网领域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这样的做法,无论是短期课题,还是长期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都会沿用这种方式。
记者:阿里知产研究院成立的一个目的是要探索理论体系,指导实践。预计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节奏会有多快?我们需要多久才能看到理论带动实践的改变?
孙军工:阿里知产研究院的研究,一定是有着强烈问题导向的,这些问题是电子商务全球化过程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而不仅仅是阿里巴巴这家企业在发展业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阿里知产研究院致力于推动形成一个符合跨境电商发展规律、有利于最大化保护中小企业和年轻人参与跨境电子商务的环境。我们期望通过理论研究,来推动相关研究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制定新规则,推动国内和国际立法完善,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权利救济机制的完善。
从目前来讲,阿里知产研究院正在进行平台责任等基础理论的长期研究,我们打算用三年时间,来逐步完成体系的搭建和梳理;而短期来看,像发布《中国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回顾与展望》文章、《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罪与罚》数据报告等活动,都是结合当下反映比较突出的热点,能够方便社会各界了解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严重性。时效性更强的研究项目,我们会在年内有一系列动作。
什么时候能从根本上建立有助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真正实现普惠创新,真正让中小创业者的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出来,我们就离目标不远了。
记者:你认为阿里知产研究院与高校类研究机构在研究方向、方法和侧重点上有何区别?
孙军工: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企业设置相关研究机构,是企业在健全发展自己营商模式基础上,推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希望能够更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和担当。
特别是像阿里知产研究院这样一个专业性、专门性、领域性很强的机构,在全球企业里并不多见。这也就决定了企业设立这样的研究机构,就是要解决平台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基于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所遇到的最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研究方向,是我们最重要的特色。
总结全球电商经验推动理论与实践
记者:此次成立阿里知产研究院,能否看作阿里巴巴对于当前打假行动的升级之举?
孙军工:打假是我们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的非常重要的举措,也是保护知识产权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不能简单地把阿里知产研究院的成立,理解为阿里打假的升级版。
阿里知产研究院的成立,会更加全面地去探索、把握数据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特点和规律,从这个角度来形成理论体系,把中国乃至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基于电子商务时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值得汲取的教训,进行归纳和提炼,以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新理论。
基于这样的新理论,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推动相关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包括建立全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则,呼吁各个国家国内法的相应调整,建立一套更加快捷、适合网络时代的线上纠纷解决机制,真正让每一个跨境贸易的参与者不再遇到任何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壁垒,不再因任何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缺憾来影响自己贸易权利的行使。
阿里知产研究院应该被认为是阿里巴巴在商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成立达摩院来加大全球科技研发、继续使用科技驱动商业发展、加重科技引擎比重的同时,为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探索,再增加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的引擎——通过双引擎驱动,来让商业模式更加完美。
记者:阿里知产研究院此番成立,未来会为阿里巴巴的打假事业带来哪些新变化?
孙军工:阿里知产研究院成立之后,将会为打假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推动。
我们总结和梳理的这些内容,也是希望能够把这些理论成果转化为法学、法律研究的观点,为司法、立法提供参考。就如同我们从去年就呼吁的“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假”,这样的主题和关键词,我们会永远呼吁下去,直到全社会真正实现少假或者无假的目标。
假货的治理问题,一方面需要实实在在的打假行动,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打假意义,假货对国与民乃至全社会、全球化贸易带来的危害,对中华民族复兴形成的巨大阻碍等问题之间的关系,给讲清楚,让更多人能够形成共识、产生凝聚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打假依然会是我们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会常抓不懈。而阿里知产研究院的成立,会为打假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引,让打假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来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的形成,并不断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马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