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志鹏
继阿里、腾讯后,b站再迎“金主”索尼。
4月9日晚间,b站宣布索尼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认购其约1700万z类普通股,总价值4亿美元,交易完成后,索尼将持有b站已发行股份的4.98%。
另外,据b站近日公布的最新股权比例显示,b站董事长陈睿持股15.1%,为第一大股东;腾讯持股13.3%,位列第二;阿里全资子公司淘宝中国持股7.2%,位列第四。
在国内,能同时获得阿里、腾讯,以及世界级巨头青睐的企业,并不多见,而成立超十年,上市两年有余的b站,其资本吸引力从何而来?
索尼:借道入华
索尼与b站曾在游戏、动画上“喜结良缘”。
早在2014年,b站就与索尼全资子公司aniplex展开了动画版权采购合作 ,而b站如今独家代理的核心游戏《命运-冠位指定》,正是由aniplex开发。
自此之后,b站与索尼持续加深版权合作,包括联合推出b站定制版游戏主机,和索尼旗下funimation达成动画内容合作,后者拥有《龙珠z》《海贼王》等经典动漫的美国发行权。
索尼与b站越走越近,题眼则是索尼的入华野心。
作为一家国际科技巨头,索尼的电视、手机等产品已入华多年,但在文娱领域,尤其是游戏及周边硬件上,索尼入华时间并不算长。
2014年,上海东方明珠与索尼中国达成合作,将负责生产及营销索尼旗下游戏主机playstation、软件及相关服务。这宣告着ps4国行时代正式到来。
2015年,ps4国行版正式发售,价格低于同类竞品xbox one,索尼想借低价策略洞开中国游戏市场的大门,并以此带动玩家对主机游戏的消费。
但事实并非如索尼所愿。
首先,游戏业以产品为导向,优质游戏作品是带动硬件销售的重要驱动力,但受制于国内游戏的监管政策,国行ps4在游戏产品上建树不多。
索尼ps全球工作室前总裁吉田修平就曾在2015年表示,在中国推出游戏需要经历长时间审查才能上市。他强调,这方面索尼在中国还有很多要学的。那一年,国行ps4只有12款游戏可用。
如今,国内游戏版号审批趋严,索尼游戏入华难度将再次提高。
其次,国内消费者普遍缺乏版权意识,且国内游戏长期以盗版为主,加之手游市场的勃兴,国内主机游戏消费习惯还处在市场教育阶段。
索尼中国战略部部长添田武人就在2018年谈到入华的两大难题,一是游戏审批,二是产业结构,由于中国有十几年的主机游戏空白,所以主机市场的占比还不足2%。
销售数据更是上述观点的最佳例证。有媒体统计,2015年到2018年,国行版ps4累计销量达150万台,而截止到2018年,索尼ps4的全球出货量达9160万台,国行版占比不足2%。
坐拥中国这一庞大的游戏消费市场,硬件销售却难见起色,凸显的是索尼在游戏审批,以及培养主机游戏消费习惯上遇到的难关。
b站或许能纾解索尼游戏入华遇到的问题。
第一,b站的游戏收入占比曾一度达到60%,且更熟悉本土市场,索尼与b站可通过游戏联营或代理的形式,铺平入华道路。
第二,自2014年起,b站游戏区已是平台活跃度最高的分区,近期b站首个粉丝数破千万的up主“老番茄”,正是出自游戏区。
b站成规模的游戏创作者,正是最佳的产品营销渠道,索尼若能提供软硬件支持,加之up主持续的内容创作,这能进一步带动国内玩家消费主机游戏。
在这些层面,b站可谓索尼游戏入华的最佳跳板。
据newzoo的研究报告显示,自2015年起,中国始终是全球最大游戏消费市场,这一成绩直到2019年才被美国超越,但当年国内游戏市场的收入仍高达365亿美元。
如今,中国拥有领先于世界的消费市场,面对这诱人的利益蛋糕,索尼自然不会错过,而投资b站,也将是索尼借道入华的重要一步。
阿里:修筑大文娱
阿里与b站的“姻缘”定于情人节当天。
2019年2月14日,阿里通过全资子公司淘宝中国入股b站近2400万股,持股比例占b站总股本约8%。而在2018年12月,淘宝与b站就在内容电商及ip商业化运营方面达成战略合作。
电商帝国阿里,为何会青睐一家二次元内容平台?
在财务角度,投资入股意味着资方要追求更高的未来回报,且目前阿里在b站的投票权仅为2.2%,在对业务经营没有决定权的基础上,阿里更看重b站所带来的长期收益。
即使b站目前还在亏损,但通过持续破圈内容和用户边界,b站展现出有别于过往十年的成长性,例如b站2019q4的月活同比增速达40%,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
押注b站,阿里看中了b站的商业模式,包括ugc内容社区和年轻人阵地,以此为基石,b站迅速增长后为阿里带来的财务收入,更是阿里投资b站的本质逻辑。
当然,业务层面,阿里与b站也能相得益彰。
正如地歌网此前在《阿里缺口》中所指出的,pc时代,阿里凭借淘宝、支付宝来巩固护城河,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的横空出世让阿里感到措手不及。
当然,阿里也通过入股微博、收购优土、推出淘宝直播来构筑移动互联网版图,但移动社交始终是阿里的心头肉,2016年支付宝“圈子”引发的争议,也从侧面体现出阿里的移动社交野心。
移动社交代表着用户关系的沉淀,意味着用户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传递,在此之上,阿里可发挥电商基因,打造消费场景,带动更广范围的用户购买。
b站有望在社交属性上补强阿里版图。
在二次元忠诚人群、ugc创作分享社区之上,b站的用户粘性显著高于其它视频平台。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去年6月,b站的用户月均使用次数达97.6次,月均使用时长达701分钟,普遍高于“优爱腾”。
强社区粘性的b站,将拓展阿里的电商交易场景。同时,b站主力用户为年轻人,伴随这部分人群的心智成熟,阿里旗下app有望获取更多增量用户。
目前,阿里旗下钉钉、天猫等品牌均在b站开设官方账号,而疫情期间爆红出圈的《钉钉本钉,在线求饶》,更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
通过在b站创作符合年轻人话语体系的内容,官方账号也能带动用户消费旗下产品,这部分增量的年轻人群,将丰富阿里的用户边界,尤其是在拼多多从下沉市场崛起,冲击阿里地位之际。
另外,b站的内容优势也将对阿里大文娱产生增益。
据阿里2020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阿里数字及娱乐业务营收73.96亿元,亏损达32.98亿元。长时间内,大文娱一直是阿里的亏损“窟窿”。
文娱业务持续亏损与其模式高度相关,国内影视版权长期处于高溢价,文娱内容成本水涨船高,但文娱又要“慢工出细活”,才能充分沉淀忠诚用户。
不过,阿里大文娱的强项并非内容,而在于基础设施,即票务销售、大数据分析及衍生品开发等, “打造文化娱乐行业新基础设施”也曾是阿里大文娱的战略目标。
但内容不强,下游ip衍生品开发能做好吗?
为补强内容,阿里早在2015年就与a站洽谈投资,到2017年还传出云锋基金和合一集团将联合持股a站50%股权。最终,a站还是被快手拿下。
因此,在二次元及ugc视频领域,b站成为了最优选的投资标的,其动漫、游戏等内容,将补强阿里的上游ip,而b站也有望借阿里电商基因,加速商业化步伐。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是增益。
腾讯:咬定内容
在b站的投资者名单中,腾讯一直是“常客”。
2015年7月,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参与b站48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7年5月,b站获腾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心谷创新资本共同投资1.07亿美元d轮融资;
2018年10月,腾讯出资3.18亿美元购买b站2510万股z类普通股,持股比例由约5.2%增至约12%;
2020年4月,b站最新股权结构显示,腾讯持股比达13.3%,较上年增长1.4%。
和阿里类似,腾讯要投资的是长期性,而b站的长期性不仅体现在业务上。2018年上市时,b站市值约为32亿美元,而到今年2月腾讯增持b站时,后者市值曾一度接近90亿美元,较上市时增长181%。
地歌网曾在《b站跨年:攀岩模式样板》指出,当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b站能实现用户逆势增长实属不易。相比于业务互补,阿里、腾讯两大巨头更看重这一增长性。
随着b站持续破圈,加之稳步推进商业化,推动营收规模走高,b站整体业绩和市值都将稳步增长。本质上,这将为阿里、腾讯带来的,是同样不断增长的股权投资回报,b站也具备这样的成长性。
投资之外,b站与腾讯在动漫、游戏领域也打得火热。
动漫领域:2016年3月,b站与腾讯动漫达成合作,双方将联合出品至少20部动画;2018年10月,b站与腾讯宣布将在acg(动画、漫画、游戏)等领域展开战略级合作,包括分摊成本、促进投资、开放优先投资权和互通片库等。
游戏领域:b站与腾讯游戏旗下next studios工作室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2019年3月的悬疑游戏《疑案追声》、近期热门的合作冒险游戏《只只大冒险》,均是由两家联合发行。
不难看出,文娱帝国腾讯自然会与b站密切合作,况且动漫和小说类似,是文娱ip开发的重要源头,例如国番《罗小黑战记》由动画片衍生出电影。
内容是腾讯的长板,b站也能从中获益。
之于腾讯,投资b站还有更大的策略考量。3q大战后,腾讯敲定自身核心能力是流量和资本,即通过投资连接更多业态,并向后者开放流量生态,孵化新商业模式。拼多多、同程艺龙皆循此路径崛起。
而在投资策略上,对于企服、零售、医疗等非核心领域,腾讯通过持有少数股权,向合作伙伴输出基础能力,在进入新领域的同时实现自身“连接”战略。
每日优鲜就是例证之一。腾讯连续四轮投资每日优鲜,而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每日优鲜上线极速达服务时,与其他地图产品的接口工作是一大难点,腾讯为此委派了规模达十余人的小组,帮助每日优鲜解决了相关问题。
不过,在“社交+内容”的核心阵地,腾讯要追求控制权。
近年来,腾讯相继收购riot game、supercell等海外游戏公司,并在近期正式控股虎牙,将投票权提高至50.1%,这都体现出腾讯对业务生命线,即内容和通信社交的强大掌控力。
如今,内容赛道正快速变天,由于自身在短视频大战中掉队,以及5g技术催生视频消费的爆发,腾讯必然要进一步深耕视频内容,以巩固其在内容领域的地位。
这条道路上,微信视频号是选项a,增持b站是选项b。
年轻人群体、高粘性用户、ugc内容……和阿里类似,b站身兼的优势同样能在业务层面与腾讯有所互补,而多轮增持背后,腾讯正进一步强化对内容赛道的掌控力,尤其是b站这类具备增量用户的综合内容平台。
相比之下,游戏是腾讯的生命线和利润奶牛,腾讯必然全权掌控游戏产业相关公司,但内容是长线投资,爆款内容最终的产出频率、生命周期、交易转化都需要时间。
对b站的投资也是如此,目前,腾讯虽为b站第二大股东,但投票权仅为4%,而b站董事长陈睿和总裁徐逸的投票权合计达71.3%,况且b站背后还有索尼、阿里这样的资方,腾讯想全权掌控b站,并不现实。
最终,腾讯还是看重b站的成长性,以换取最终的高额回报。
从财务角度出发,阿里、腾讯对b站进行的是财务投资,入股意味着对其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认可,并押注在未来能获得可观的收入回报,最终提高自身业绩。
这也是b站摘得at“玫瑰枝”的本质逻辑。